医路逐光|护理241班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见习的成长印记

时间:2025-10-22 点击数:

2025年8月25日,在医学部的周密安排与统一组织下,护理241班全体35名同学整装出发,前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启为期三周的临床见习旅程。此次行程不仅标志着同学们从课堂理论学习迈向临床实践的关键一步,也承载着师长的殷切嘱托与医学青年的责任担当。

1 启程:怀责任以行,携憧憬启航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熟悉医院规范流程,护理教研室精心组织了见习第一课,内容全面务实,涵盖了护士仪容仪表规范、各见习科室带教老师介绍、见习安排及要点等重点环节。金丽芬老师特别强调,在昆华医院见习期间,同学们务必将安全置于首位,多看多学,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展现昆工医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响应,将老师的嘱托深深铭记。此外,迟莲班主任还为女同学们准备了护士头花网兜和一字夹作为见面礼,这份细心关怀让同学们倍感温暖,心怀感激。




2 初识:探访昆华,解锁医院版图



进入科室第一天,带教老师带领护理241班的同学们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院区参观学习。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中,同学了解到,该院区不仅承担全省综合医疗、急危重症救治与疑难病症会诊的核心任务,更在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等特色专科领域形成优势,同时肩负着全省医学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职责。目前,医院配备了3.0T核磁共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等200余台套国际高端医疗设备,兼具科技感与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既保障了诊疗精准度,也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具温度。




3 见习培训:筑牢医学基石,叩开临床之门



临床科室为同学们开展了入科培训,将理论知识与真实场景相融合,为护理学子开启了一场关于生命救援的深刻修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通过反复练习心肺复苏、除颤、气道管理等急救技能,不断提升操作的精准与熟练度。与此同时,在人文关怀课程的熏陶中,大家进一步领悟到:急诊护理不仅是“生死时速”的技术较量,更是以关怀为底色、为患者构筑信任桥梁的温暖实践。对护理学子而言,这既是一次急救能力的扎实淬炼,也是一次“为生命续航”职业信仰的深刻觉醒。在模拟实战与人文反思的交融中,同学们更加读懂:护士的每一秒坚守,都是对生命郑重的承诺。

4 科室轮转:深耕临床一线,触摸医学人文



为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科室特点,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不同科室门诊进行观摩学习。不管是急诊内科、腹膜透析门诊、PICC门诊、国医馆……每一个科室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节奏与内涵。护士们每天测生命体征、执行医嘱、观察并记录病情、做健康宣教、整理病房、急救……每一步的观察都有每一步的收获,同学们不仅明白了护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还在各个带教老师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分量。对于同学们来说,带教老师是传授知识的老师,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是带着人文温度的朋友。

5 见习汇报:医路之旅,实践先行



护理241班的同学们以“理论扎根实践,成长落于实处”为核心,通过PPT成果展示开展见习汇报。汇报现场,大家从“科室轮转的沉浸式体悟”“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进阶”“医患互动的人性化探索”三个维度,鲜活呈现昆华见习的成长轨迹——聚焦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分享如何通过数据变化预判病情走向;复盘突发事件急救的全流程,思考如何在技能操作严谨的情况中融入对患者与家属的人文关怀;分享护患沟通的技巧心得,展现护理工作在“疗愈身体”之外“抚慰心灵”的深层价值……

敖博老师和熊亚洁老师组成评审组,对同学们分享的内容予以肯定,同时针对汇报中暴露的AI参与过多、汇报重点偏移等问题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点拨。这场汇报不仅是见习阶段的成果验收,更是一次“知识-实践-反思-成长”的闭环赋能,让同学们既清晰地看到自身在专业技能与职业认知上的突破,也明确了自身未来深耕医学领域的改进方向,实现“以汇报促成长,以实践铸医魂”。

6 同学感悟:同行共思,在碰撞中深化医学认知



在昆华医院的见习时光,于我而言,是护理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现实的重要跨越,更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初心唤醒。当课堂上反复背诵的操作流程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下化作轻柔却精准的动作;当教材里静态的生理结构,因患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而拥有了鲜活的意义,我才真正读懂护理工作远不止技术的传递。这段见习经历,让我对“护理”二字有了更温暖的认知:未来的护理之路,既要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患者筑起健康屏障,更要以共情之心守护患者的身心安宁。这份在昆华医院收获的感动与坚定,将成为我今后前行路上最珍贵的力量。

— 余欣颜

在昆华医院的临床见习,是一段深刻而温暖的成长旅程。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名男生,我亲身体会到这份职业所需的严谨、力量与温度。从精准执行医嘱、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到为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生命健康,要求我们兼具扎实的技能、细致的观察力和强大的责任心。我认识到,护理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人文的关怀与温暖的陪伴。这段经历让我对护理事业有了更立体、更坚定地认同。前路漫漫,我将怀揣这份宝贵的收获,努力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温度的优秀护士。

— 蔡统杰

这段护理实习旅程,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触摸护理工作真实脉搏的大门。在急诊室的昼夜轮转里,我亲眼见证了生命在危急时刻的脆弱不堪,也深深记住了医护人员始终紧绷的神经与不曾退缩的坚守;转入专科病房后,从精准的病情监测到细致的康复指导,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护理工作不仅有专业知识支撑的深度,更有覆盖患者身心需求的广度。这段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守护生命的根基,而那些俯身倾听的耐心、化解焦虑的温柔,以及穿透病痛的温暖关怀,才是让护理工作真正拥有灵魂的力量。

— 葛依萍

本次短学期,我在PICC门诊、心脏康复中心等五大科室见习,其中PICC门诊的经历尤为深刻。在PICC门诊,我系统学习了导管维护、并发症处理流程,更被一位白血病小男孩的情况触动。他年纪尚幼,身体却因病情变得臃肿,与同龄孩子的活泼模样形成强烈反差。看着医护人员轻声安抚他、精准完成导管维护,我既感受到PICC操作对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医疗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患者身心的双重关怀。后续在其他科室的见习中,我也始终带着这份感悟,关注患者需求。此次见习不仅提升了专业认知,更让我坚定了用耐心与专业守护患者的信念。

— 徐源辰

7 致谢师恩:师者如灯,照亮医路征程

出发前,迟莲老师殷殷叮嘱,反复提醒大家务必按时用早餐,以防低血糖,言辞间满是长辈般的细致牵挂;出发时,敖博老师早早联络好接送大巴,以周密的出行安排为同学们筑起安全防线;抵达医院后,各科室老师的关怀如春风拂面,对同学们照料得无微不至;迟俊婷老师更特意备下暖心热饮,传递着如家人般的暖意;归校后,敖博老师则在“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早期接触临床”的“三早”培养体系中,从AI工具的实操应用,到综述文献的检索方法,再到大创、挑战杯等赛事的深度解析,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科研启蒙课……老师们这份渗透在细节里的殷切期望与温暖关怀,如点点星光,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医路之旅,更在同学们心中烙下了一名护士最真实最温暖的形象,令人动容,更催人奋进。

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与省属三甲医院联系的成长桥梁,让我们能在昆华医院探索护理专业的实践真谛,感受顶尖医疗平台的专业氛围与人文温度。

感恩昆华医院每一位倾囊相授的带教老师。不仅将临床护理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耐心传授,更以医者的严谨与仁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每一次对护理程序的讲解,每一次对患者需求的敏锐捕捉,每一句对我们的鼓励,都让我们对“护理”二字的重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段经历让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坚定了职业选择。未来,我们将深耕专业技能,践行人文关怀,努力成长为有技术、有温度、有担当的医学工作者,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接续你们的热忱与坚守。

谨以最诚挚的敬意,致谢所有照亮我们见习之路的老师们!

—医学部护理学241班全体同学



版权所有 © 昆明理工大学 医学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