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启航,智汇分享。带着最初的好奇与梦想,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子们在新学年开启了一段理论付诸实践的科研启蒙之旅,记录着同学们的思考与探索。
寻.叩响科研之路
科研之路始于对未知的探索。导师常说,要秉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对生命探索“寻本溯源”,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求真问道。每一次探寻都是对科研的不断靠近,每一次寻觅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疑.凝练科学之路
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本次科研沙龙,导师带领同学们开启三周的课题研究。一开始,同学们面对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问题等充满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实验细节,将研究问题融入可验证的实验假设中,以审慎的态度开启科研启蒙之旅。
解.躬行实证之路
科研需要师生携手攻艰。“或而不从师,其为惑业,终不解矣。”三周的就课题研究中,同学们在导师、研究生师兄师姐的指导下设计实验,亲手操作实验设备、观察状态与结构、记录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从迷茫到坚定,从疑惑到解惑,同学们即使失败亦不灰心,在一次次试错中完善方案,体验实验结果的层层剖析。
悟.抵达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经三周实践,医学部于2025年9月22日上午,在西北A202举办了临床医学2024级科研沙龙汇报,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悟,各课题老师也莅临现场对同学们进行了现场指导。同学们认识到科研不仅是数据产出,更是思维淬炼,得到的是永不言弃的坚毅品格,是较为生命的科研精神,是向死而生十五敬畏态度——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体悟到了科研的真谛。本次科研沙龙汇报由医学部培养办主任李芳老师主持,基础医学院盛苗苗、李云龙、郑华、白丽萍、陈明会老师作为点评专家。

在听取了各小组的精彩汇报后,点评专家为本科生未来的科研之路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第一,回归“原点”:溯源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第二,拥抱“失败”:将每一次失败的结果,都是通向新发现的线索,不是实验的终点。第三,善于“碰撞”: 保持与导师、同学的交流,勇敢地在学术讨论中碰撞思想火花。经评委老师评审点评后,李芳老师宣读本次科研沙龙小组获奖情况,并进行了颁奖仪式。



科研小组感想
科研+临床PBL双驱动医学成长训练营
指导老师:贾舒婷、刘静、盛苗苗、旦菊花、吴晓明、周若宇、谢晓丽、李开琴、杨丽芳、邵瑞飞
小组成员:廖影、徐其贤、刘孟宸、金洪宁、杨淼、白梓熠、田智宇、孔微长、孔令超
实践感想:首先,我们整体小组感谢所有指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与帮助,您各位在完成自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抽出时间来为我们的线下实验提供帮助和建议,带领我们这一个个一无所知的小懵懂逐渐理解实验、参与实验、完成实验。老师们的话语与行动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内心,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其次,我们感谢能够为我们实验落地提供场所和支持的学校以及全体实验组,感谢你们对本次试验和课程的鼎力支持!



全活性金属多酚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肿瘤诊疗应用
指导老师:杨瑞
小组成员:高翔 、白承绚 、刘涛 、黄静怡 、胡宇 、徐清优
实践感想:我们在师兄的帮助下完成了实验的全过程,并且成功制备我们需要的金属-酚醛网络复合材料,验证了材料的纯度以及电势粒径等。后续通过查询资料可以知道我们所制作的材料于抗癌和生物工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如果后续还能继续参与材料的制作方面我们会继续更着老师了解更多药理学前沿知识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结 语
一对翅膀,推开未知的窗;
一双眼睛,望穿心灵的渴望;
愿每个问题都成为探索的起点,
愿每次尝试都化作成长的阶梯,
让科研的心火照亮医学之路,
让生命的长河生生不息。
今日之所学,明日之所悟,
道阻且艰,且行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