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十大教研室简介

时间:2025-10-21 点击数:

      

序号     教研室名称                           教研室简介
 1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成立于2013年,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石,是探索生命奥秘、通往临床实践的起点。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4人,实验师1人。邓仪昊教授主持的《局部解剖与手术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何红云教授主持的《人体解剖学1》为云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图谱7部。近年来,教研室荣获昆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昆明理工大学明德“青年学者”各1人次。教研室秉承“夯实基础、尊重生命、启迪思维、衔接临床”的教学理念,承担《人体解剖学1》、《人体解剖学2》及《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卒中病理及其康复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承担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发表 SCI 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面向未来,本教研室将紧跟医学教育发展前沿,致力于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研室,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2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组织学与胚胎学被称为“显微解剖学”,作为现代医学为世人接受和发展的基础,是医学生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更是后继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课程。作为是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最早组建成立及承担医学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自2012年组建至今先后有9位教师参与教学及实验,其中教授/副教授6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不断引入组胚学专业人才进行学科建设和改进,已形成了以高级职称/博士学历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占比88.89%),成员中含云南省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高等医学教育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新药转化与临床评价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教研室始终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融合贯通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进,承担过临床医学、护理学的本科生、留学生及研究生《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泌尿系统疾病》、《外科学》等基础、临床及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成员先后获批数十项国家、省部、厅级科研基金项目。
 3

 生理与病理生理学

      教研室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基础医学院,是学院重点建设的基层教学组织之一,学科归属为基础医学。教研室目前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团队。骨干教师中,张继川教授入选云南省高端人才计划,陈艳梅、陈立、刘佳鑫三位教师获评云南省“兴滇英才”称号。教研室主要承担《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一》和《机能学实验二》等本科课程,《医学生理学》研究生课程和《生理学二》留学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均为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共承担校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院级2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获省级教学竞赛奖1项、校级10项,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奖6项。科研方面,教研室聚焦神经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与肿瘤分子生物学及药物治疗等方向。目前已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21项、其他类别3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未来,教研室将继续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学,以教学反哺科研,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为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研室

    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隶属生物学学科。本教研室秉承“夯实基础、注重实践、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是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体系的核心教研室之一。 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均为博士学历。3人荣获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2人次获得校级教学比赛奖励,多人次获得“红云园丁”、优秀教师等称号。 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物化学》(B档)、《分子生物学》(B档)、《生物技术实验》(C档);护理学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档);临床医学研究生《高级生化》等课程教学。发表教改论文9篇,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8项。指导大创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2项。获得校级大创赛金奖1项,银奖2项。 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肿瘤标志物与肿瘤靶向药物相关研究等。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36篇,获批专利1项;近5年主持在研科项目16项,其中国家基金地区项目5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专项2项,省级面上项目6项。 通过教研室成员多年来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不懈追求,教研室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临床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思考能力出众的优秀医学人才。
 5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建院之初,是基础医学院的核心教研室之一。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现代四大前沿生命学科之一,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打下基础。教研室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白洁获得云岭学者、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史志周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红云园丁,付玉和李晔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研究领域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学、代谢疾病等方向。教研室承担《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课程均获得线上线下混合优质课程评定。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教研室教学获得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校级思政课程比赛二等奖。指导多项大学生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省级或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得云南省博士导师团队1项,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国家级奖学金4人次,云南省政府奖学金3人次,云南省优秀毕业生1人,云南省三好学生1人。未来教研室将深入应用AI技术着力提升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同时科研反哺教学,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水平医学人才。
 6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教研室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成立于2017年,是基础医学院的核心教研室之一,所属学科为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骨干教师黄芬是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病毒感染与免疫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承担《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病原生物学》和《Medical Microbiology》等课程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获校校级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竞赛,获9项佳绩。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感染与宿主免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9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0项。与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国家流感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未来教研室将聚焦科研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7     药理学教研室     药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团队现有成员6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涉及医学和药学等多个专业。教研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提出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工作。
  教研方面:承担本科生《药理学》和《机能学实验》,研究生《分子药理学》和《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教学效果明显,成绩突出,《药理学》课程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内一流”课程。团队教师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省级三等奖”,校级教学比赛“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指导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天然药物化学结构分析及活性评价、肿瘤药理学、抗衰老药物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等。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地区基金9项,青年基金1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大专项2项,杰出青年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 “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3人,昆明理工大学五层次人才1人,团队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8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成立于2019年,是基础医学院的核心教研室之一,所属学科为临床医学。 教研室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骨干教师朱宝生荣获“云岭学者”称号,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遗传病诊断及出生缺陷防控研究方面成果斐然。 承担《医学遗传学》、《单细胞组学》、《出生缺陷防治基础》等课程教学。采用PBL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遗传学》课程获评校级B档课程,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课程获评校级优质课程。主编研究生教材一部,参编国家“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第四版)》,2024年《医学遗传学》获校级“十四五”立体化教材立项,有效拓展了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沙龙,获优秀成果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性高发遗传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控。依托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西部优生与出生缺陷防控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培训基地、云南省出生缺陷与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遗传与生殖健康研究创新团队、杨焕明院士工作站、曾溢滔院士工作站等),突出“医学-工学-信息学”交叉融合,推动基因组学新技术与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向教学、临床转化。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教研室未来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建设,优化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医学遗传学教育质量。
 9    病理学教研室     病理学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是基础医学院的核心教研室之一,所属学科为病理学。教研室现有教师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教师团队由基础专业和临床专业组成,其中3人为病理学专职教师,3人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医师;主要承担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病理学》以及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分子病理学》等课程教学。教研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理论和实践协同互作等教学方法,获得历届师生的一致好评。近五年来荣获校级,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篇;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大创”等竞赛获奖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奖项3项。主编和参编专著6部。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和机制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云南省面上项目5项,云南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级别其他项目20余项,发表 SCI 论文8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6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入选名医专项1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励三等奖1项。
 10    医学人文教研室     医学人文教研室成立于2022年,共有6名教师,其中医学博士2人、教育学博士在读1人、医学硕士3人。团队深耕教学,潜心教研,努力提升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水平。主持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省级教育规划、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地厅级教育教学项目5项、校级教育教改项目8项。参编科学出版社教材1部。申请授权新型实用专利3项。团队成员发表教育教改论文20余篇。获全国医学教育论坛最佳实践奖1项,西部医学教育联盟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二等奖共2项。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校级二等奖共3项。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红云园丁奖等5项。依托昆明理工大学(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团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结对共建教学活动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密切结合,共同打造优质医学人文课程资源。近三年指导本科生获中国医学伦理学“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案例征集特等奖1人,其他奖项5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校级学科竞赛银奖、铜奖6项。主要承担课程:医学本科生必修课《卫生法学与医学伦理学》,校级公开素质选修课程《健康管理与技能》两门课程均获得校级达成性评价B档。面向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三维育人":以知识传授塑专业根基,以文化浸润育人文品格,以创新实践强社会责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学科交叉优势的医学人文教育范式,为培养"术精德厚"的医疗卫生人才注入持久的人文动能与特色发展。

版权所有 © 昆明理工大学 医学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